第二天。有个朋友微信问我今天去哪儿玩儿,我说兵马俑,他说兵马俑是不是古代士兵的尸体加了一层外壳,我说吓死人了,你竟这样理解啊。
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一千五百米处的兵马俑坑内。他们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是制成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还记得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还有成龙的《神话》。我俩花二十块钱坐上旅游大巴车。交了一百块钱押金,每个人租了一个解读导游耳机。因为兵马俑里面的人特别多,需要专业导游讲解。导游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中老年男子,可以看得出来,每天的重复讲解使他不光驾轻就熟,还稍带一点油滑,或者说是幽默感。他说兵马俑景区里有五个坑。
一号坑最大,有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在人头攒动的围栏前,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导游说让我们静静的等在他们后面,等他们看完出来,我们再突围进去。终于突围成功了,我看到了深约五米长长的大坑里的兵马俑们。那些兵士有的修复完整,表情生动,有的没有头颅,有的没有胳膊……还有战车、各种青铜武器。
二号坑相对游客比较少,这个坑兵种最齐全,有最为壮观的军阵,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三号坑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只是出土后,不到十秒钟就被氧化,颜色消尽,化作白灰。于是,专家们在没有想到更好办法之前,不再继续挖掘。
据导游说,从陶俑身上发现了八十多个陶工名,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兵马俑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铠甲也有区别。
我的思绪总是在出戏和入戏当中游离。这些陶俑,有生命吗?那是一个结束了真人殉葬的年代,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巅峰时代。那是两千多年前的生与死,冰与火,静与动,厮杀与守护。
那些不成形状的泥土,某一天在优秀陶工的巧手下有了灵魂,有了面容和眼神,有了躯干和四肢,有了头发和胡须,有了冠和带,有了凛凛铠甲和碧血凝霜的武器……他们是千千万万的秦关儿女,以另一种存在的形式站在坑中,无助而傲然。他们守护的似乎是一个皇帝,一个皇子,又也许更宏大一点,是整个儿莽莽秦川。
古战场的硝烟已经消散在苍穹之外,而那些落定的尘埃,却以一圈圈年轮的形式留下如此鲜明的印记,让我们这些曾经沐浴过同一个月亮的现代人能够亲眼所见。那一刻,我们是互通的,似乎所有宇宙的时空都不再被厚障壁所阻隔。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捣衣声声,炊烟袅袅,杀伐萧萧,思泪滴滴……所有血与火、泪水与欢笑,就像海水泛起的浪花泡沫,又像天空飘过的云朵轮廓,留存的,逝去的,改变的,永恒的……在,或不在,都在。
人类是强大的,强大到永不舍弃的守望;人类又是渺小的,总是悲伤怆然又自怨自艾。
看四号坑的时候,透过窄窄的玻璃顶只看到了一个窄窄的土坑,有坑无俑。导游自问自答,轻飘的语气中夹杂着一丝凝重:“猜猜为什么这个坑里没有兵马俑啊?因为还没来得及做,大秦国就灭亡了,曾经想着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没想到在秦二世的时候,就gameover了。”是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何也?天下分分合合,阴阳乾坤,动荡变化,是人心,也有天意。
最后导游笑嘻嘻地说:“下面我们去第五个坑——茅坑,北面就是洗手间,你们想去可以去,不去的话,可以去前面的旅游商品店购物,可以不买,进去看看,就算我完成任务了……”啊,这是第六个坑吧,所有导游的套路。据说那些祈福纳财的十二生肖纪念币,是用人民币钱币的材质做的,不会轻易变坏,买吧,也许并不物有所值,但毕竟买的是纪念和心意。
凌今天很投入,她对这些古代历史很感兴趣。那天我穿了一件浅褐色广袖汉服衫,天空下着小雨,兵马俑景区,绿草茵茵,树木森森,今昔遥想,感慨万千。
2.华清宫·长恨歌·石榴汁
上午兵马俑,下午华清宫。
坐地铁过去。远远就望见大型雕塑,唐玄宗与杨贵妃翩翩起舞。远处是苍翠逶迤的骊山,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峰,山秀岭峻,东西绵延四十多里。忽想起检查学生背课文,《阿房宫赋》那一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浮现在脑海中。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是周天子的游幸之地。唐玄宗更名华清宫。
桐华在《云中歌》里描写了云歌和大汉皇帝刘弗陵,在这骊山下的温泉宫,度过人生最后的欢愉时光。他们在温泉水里挽留苦涩的甜蜜,在大风雪中轻嗅梅花的芳香,在千年皓月下吹奏地老天荒的箫管,在悬崖绝壁中登攀顶峰看最后一次日出……在这里,有青丝紧系,有心心相融,有绝望相离,有鲜血死亡……最后,所有的阴谋和算计,都成虚妄的背景,云歌抱着中毒身亡的陵哥哥,望穿亘古。真爱时光,短暂却永恒,畅快爱过,人间值得。虽是小说家的演绎,但栩栩如生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沐浴,休憩,宴饮,赏景,这里真是享受人生的好去处。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绿树掩映下的楼台馆殿虽不是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但错落有致,疏朗精巧,西晖临照,恍如仙境。长生殿前石潭中一汪碧水,为了营造烟雾缭绕、水波荡漾的氛围,不时的会喷一些水雾,如梦似幻,不知今夕何夕。
那天下午,雨后还阴,之后云消雾散。碧空如洗,夕阳照在绿树上,光点斑驳,风影婆娑。华清宫里游人如织,我们看了帝王妃子们洗澡的各种汤池,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又看了五间厅,西安事变时枪击墙壁、窗户的枪眼,昔日的战争风云,化作了今日那一个个静默的小小圆洞。华清宫里有许多鸽子,盘旋鸣叫,是和平的声音。物是人非事事休,得与失,成与败,时间会淹没一切,也会记住一切。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广为流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和凌来到了售票处,惊喜的发现竟然还有《长恨歌》情景剧的余票。我俩赶快排队去买,每人389元的票,倒数第一排的加座。正是老天自有最好的安排。
暮色渐沉,弯月升起。华清宫在一片暮天中,变得庄严肃穆,沉静神秘,骊山如黛,幽深如晦。七点清场,看《长恨歌》的再重新进入。我们在华清宫外面广场的石凳上歇脚,买了两杯鲜榨石榴汁,酸酸甜甜,很是可口。
很奇怪的,一队男,一队女,依照性别入场。最后一排加座恰能够鸟瞰全景,舞榭歌台,水光潋滟,灯影绰绰,人头攒动,一场戏正在酝酿。
《长恨歌》情景剧不同于《西安千古情》,像西藏的《文成公主》,它主要借助室外实景,骊山山势,亭阁位置,树木掩映,潭水倒影……加上星灯变化,天地相生,遥相呼应,似真似幻。如果说《西安千古情》是介绍西安历史的专题片,《长恨歌》则是通过美轮美奂的场景和舞蹈演绎李杨故事的一部唯美爱情剧。演员们舞蹈功夫扎实,伴着婉转的歌声,长袖翩翩,腰肢婀娜,再现大唐盛世的辉煌,抒发男欢女爱的深情,舞出了突然兵变命途多舛的绝望与凄怆。
逛了一天的我,忽然有些恍惚,迷糊。凌笑话我说:“我眼睛都顾不上眨一下,你却在打盹儿?”
“我已沉醉……”我笑,也清醒了。
有人说汉唐时代太乱了,汉惠帝娶了他的外甥女张嫣,李治娶了父亲的媳妇儿武则天,也许从另一侧面上看,那是一种开放与自由。宋朝,两个姓程的老头儿和一个姓朱的老头儿,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有了许多规矩,本是想规戒那些荒淫无度的人,却成了给女子设置的条框,而男人依旧自由,三妻四妾,纵情纵欲。不知现在的我们,还有没有人仍禁锢在隐形的礼教条框中。
这部剧的结局,不是杨玉环的自缢身亡,而是梦中两个人鹊桥相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俩人站在东西两座桥上,月光如水,风拂袍带,泪眼相看……桥慢慢合拢,两个人慢慢靠近,靠近……终于他们拥抱在一起。说实话我并不喜欢李隆基,诚然,李隆基是多情的,看《大明宫词》,年轻的李隆基可以爱上她的姑姑太平公主,看《李隆基》,他看上了儿子李瑁的媳妇儿杨玉环。不能说不是真爱,一个绝对权威掌管天下的男人,是有魅力的。一个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的女子,被山巅上的男人喜欢,亦属正常。但,往往有些男人的爱,如叶公好龙一般,是有限度的。承诺的那一刻绝对是真诚的,但他们很难把爱情作为人生的焦点,他们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属性,比如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否优秀,是不是有许多财富和权利,是否是成功人士。何况,一个高高在上,却不一定能随心所欲的皇帝。李煜倒是重情,又被人诟病误国,何况他姐妹并蓄。
他愿意宠,她愿意被宠,春宵苦短⽇⾼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们郎情妾意度过了十几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柳露华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所有的幸福甜蜜,所有的肆意妄为,在那个巍峨富丽的皇家宫殿,成就了一份任性的人生。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坡兵变,她成了祸水红颜,被逼死了。我很爱你,但我不得不赐死你,你死了我很想念……我不是要他像尾生为了信守承诺抱柱而亡,抑或像十六年后的杨过跳下绝情谷……女人,总是想象会有一个那样的男人。望夫石、孟姜女哭倒长城、祝英台跳入梁山泊棺材里……这些传说,只能说明女子更加依赖情感。幸好思念无声,否则震耳欲聋;幸好心痛无痕,否则山河崩塌。
杨玉环是不幸的,中年香消玉殒,但她又是幸运的,毕竟得到了十几年的宠爱。瞬间的真心即是永恒。在中国这样一个看重结局、目标指向的大环境,人们往往忽略了过程的美好。一个坏结局就会否定一切过程,似乎过程越美好,若结局不好,越显得悲伤。一个好结局,无论过程多么不堪,也会说苦尽甘来。如果说生命在于体验,享受过程也许才是生命的意义与真谛。再华丽的剧,也会收场,譬如现在,一曲长歌落尽,人间唯有烟尘。
我即兴写下七绝《华清宫游》:“梦入唐朝人不还,长生殿阙倚骊山。芙蓉掩映温汤水,一曲霓歌望旧关。”玉树才子,红粉佳人,都会迟暮霜鬓,最终消散在传说故事当中。如是,爱便畅快地去爱,遇见便倾心地珍惜,不悔不弃,此生无憾。此刻,晚风吹动着衣裙,月光洒落在脸上,身体虽疲惫,心却无比鲜活,未来似乎也不再那么缥缈无奈。
我和凌坐地铁回到酒店,已过午夜,我们在酒店门口的排挡要了一份小龙虾,细细品味,格外鲜美,只觉这个过程甚是美好。
(未完待续)